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符合。園區多年來一直推行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政府有關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循環化改造和創建低碳園區方面的政策、法規和相關文件精神,并且獲得了絕大多數工業園區沒有的殊榮:2012年2月被自治區政府確定為工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區。2014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2015年8月烏海經濟開發區被工業和信息化部和發展改革委批準成為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園區作為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的主要支撐單位,其經濟總量和產業結構調整、綠色化工作位于烏海市三區之首。園區多數重點企業均已成為自治區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企業,如:內蒙古黃河工貿集團、烏海德晟實業有限公司、內蒙古京海煤矸石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天宇創新投資集團公司、內蒙古源通煤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漢森酒業集團有限公司。
符合。(1)近三年,沒有發生過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見附件海勃灣區環保局的證明函); (2)總量達標情況,2014、2015、2016三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均達標,2014年園區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為20698.84t/a,未超過核定值24134.0噸;氮氧化物產排量為12862.61t/a,未超過核定值16119噸;COD排放量465.9噸,未超過核定值1079.0噸,氨氮排放量169.3噸,未超過核定值356.1噸。 (3)主要污染物減排情況:由自治區和烏海市下達的主要污染物SO2、NO2和COD、氨氮減排指標都已完成。2016年合計減排COD量2443.44噸;減排氨氮185.4噸,減排SO2量11696.6噸。京海煤矸石電廠實施脫銷工程減排氮氧化物5016噸;德晟公司通過深度脫硫工程減排特征污染物硫化氫382.0噸。 (4)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2014、2015、2016三年均呈下降趨勢;單位粗鋼產品碳排放強度分別為:3.10tCO2/t,3.08tCO2/t,3.04tCO2/t;焦化產品碳排放強度,單位焦碳產品碳排放量分別為:0.430tCO2/t,0.423tCO2/t,0.414tCO2/t;電力碳排放強度分別為:0.8879tCO 2 /MWh ,0.8876tCO2 /MWh ,0.8872tCO2 /MWh ;單位熟料產品碳排放強度分別為:1.064tCO2/t,0.9984tCO2/t,0.9963tCO2/t。
符合。園區重點企業有:千里山煤焦化項目、德晟煤焦化項目、廣納煤焦化項目、源通煤炭化項目、黃河工貿(含子公司萬騰鋼鐵)、天宇、千峰水泥一二期項目、京海煤矸石電廠水泥廠、京海煤矸石電廠、漢森集團均實施了清潔生產審核。有的企業已進行了兩輪審核,如:千里山煤焦化項目、千峰水泥一、二期項目。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達到100%
符合。對園區的重點企業和項目的調查和了解,主要生產裝置和設備如工業鍋爐、窯爐以及生產線,經過幾年的淘汰落后,符合國家關于淘汰落后的技術政策;近三年新建項目不存在使用列入淘汰目錄中產品,絕大多數企業項目機電設備基本不存在該淘汰的產品和設備。
管委會于2016年4月10日成立了“綠色園區領導小組”(見海工管發[2017]22文件);組長由工業園管委會黨工委書記王海彥擔任,副組長由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李醉年擔任,,成員包括園區各職能部門領導、重點企業的負責人等,作為創建工作的常設機構辦公室,配備辦公室主任1名,工作人員3名,負責日常工作
發展綠色工業園區,打造綠色供應鏈,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園區規劃將繼續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支持企業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工業園區,達到綠色供應鏈,權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烏海經濟開發區海勃灣工業園于1998年8月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是自治區20個重點開發區之一。
2012年2月被自治區政府確定為工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園區。
2014年9月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
2015年8月烏海經濟開發區北工業和信息化部和發展改革委批準成為國家低碳工業園區試點,是最大經濟體,也是主要支撐單位,其經濟總量和產業結構調整,綠色化工作位于烏海市三區之首。
園區規劃面積47.38平方公里,其中千里山主園區用地面積36.5平方公里,入駐企業189戶。
目前已形成以千里山主園區為核心,綜合加工區、洗選區、商砼區為配套的產業布局。
發展方向是:重點發展冶金、化工、裝備制造、新型建材和PVC下游深加工產業,同時注重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
其中環境保護規劃內容有:加大“綠量”,提高綠化品質。
注重生態效益,提出“綠色產業”,大力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
發展“綠色經濟”模式:從根本上解決環境和發展問題,實現持續增長,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在綜合考慮資源承載力、環境容量、人的需求和經濟發展之間的動態關系的前提下,對經濟的各個環節進行“綠色化”改造,降低產業過程中的物料和能源消耗,建立資源循環型的“綠色經濟”模式。
實現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多渠道開發。
從資源、環境、社會發展的需求出發,開發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開發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等新能源。
環保重點項目建設:烏海市京運通新材料產業園建設5GW的高效太陽能級單晶硅、多晶硅產業園項目;東方日升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GW單晶硅、多晶硅項目;烏海市華信煤焦化有限公司焦爐煤氣制LNG項目;大數據產業園項目;中車大連固態廢棄物環保磚年產墻磚493.8萬塊、年產地磚576萬塊項目;內蒙古中鈺鎂業有限公司年產600萬只鎂合金輪轂、年產5萬噸鎂型材/一期年產120萬只鎂合金輪轂、5萬噸鎂型材項目;陜汽烏海專用有限公司年產專用汽車20000輛,非公路用車及上裝設備項目等。
中鈺鎂業行業意義及經濟和社會效益:研發鎂合金并使用鎂鋁合金鍛造汽車輪轂有以下優點,鎂合金輪轂的重量只相當于鋼輪的二分之一重,以22.5×8.5的為例,鎂合金輪轂為25公斤,鋼輪至少48公斤。
安裝鎂合金輪轂之后,整車的重量降低,減少了車輪的轉動慣性,使汽車加速性能提高,并相應減少了制動能量的需求,從而降低了油耗,測試百公里最少節省2升油。
鎂合金鍛造輪不容易變形,散溫快(正常行駛溫度比鋼輪低20-30度)對懸掛系統的保護較佳,所以對輪胎的磨損大大降低,使每條輪胎多跑5-8萬公里。
鎂合金輪轂散溫快,正常行駛溫度低,所以對剎車系統不耐高溫的材料及配件有極佳的保護效果,從而大大降低了剎車系統的維修費用。
鎂合金輪轂在承受71200公斤后才變形5厘米。
鋼輪只承受13600公斤后已變形5厘米,換句話說,鎂合金輪轂的強度是超越鋼圈的5倍。
同時日本JWL測試模擬一輛貨車以時超50公里撞向路邊石,相當于910公斤的重量從高處跌下撞向輪胎與車輪,測試的結果:鎂合金輪轂車輪只有輕微損壞,而鋼輪損壞程度非常嚴重。
所以研究鎂合金材料、推廣鎂合金輪轂對于汽車輪轂鍛造行業而言,具有非常強的實際意義。
大數據云計算行業意義及經濟和社會效益:隨著機房新風系統越來越受到大型機房的重視,新風系統的安裝量節節攀升,24小時的通風換氣,可排出設備所散發的熱源,維持機房內部溫度、濕度以及含塵量,營造出舒適的環境。
機房新風系統目的除了給機房內工作人員提供足夠的新風以保證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維持內外正負壓,以減少塵埃進入機房,保證電子計算機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滿足要求。
新風系統可以延長精密設備使用壽命,同時具備環保節能的優勢,為企業降低項目周期成本及機房的PUE指數。
同時,當室內氣溫高于室外氣溫時候,使室內設備可以降溫,延長制冷空調的使用壽命,更使得機密設備避免高溫潮濕以及灰塵和蚊蟲的侵害。
機房新風系統相比教程傳統的開天窗通風,主動的換氣保證足夠并持續的通風,能夠有效去除機房內的異味和濕氣,放置角落的細菌以及霉菌的滋生,而在夏冬兩季,擁有全熱交換機的新風系統,更是在很大程度上節省能源消耗,而在過濾機房外輸入的空氣同時,排出機房內的污濁空氣,打造舒適的機房環境。
相比較長時間暴露在較高濕度,甚至大量灰塵的機房環境下,所造成的高精密電子計算機損壞以及后果,非常需要打造一套機房新風系統。
實現綠色制造的示范意義
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制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綠色制造則是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
同時制造業對環境的影響來源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
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概念,綜合現有文獻,特別是借鑒美國制造工程師學會的觀點,綠色制造的基本內涵可定義如下:綠色制造是一個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先進制造模式,其目標是使得產品從設計、制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資源效率最高,是實現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生產方式。
當前,面對日益突顯的環境問題和日趨嚴厲的環境規制,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勢在必行。
為兼顧自身效益和社會效益,以核心制造企業為代表的綠色供應鏈企業需要提升自身及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和環境管理能力,才能獲得新的核心競爭優勢。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