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2018年園區積極貫徹國家和安徽省綠色、循環和低碳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園區積極有效的貫徹節能減排、能源消耗、環保、低碳、節能目標、燃煤鍋爐淘汰、大氣污染防治、淘汰落后產能、供給側改造、ISO14000認證、ISO9001認證、能源審計等國家和地方綠色、循環和低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各項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到人。
園區近三年未發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完成國家或地方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園區積極淘汰落后燃煤鍋爐,推廣使用生物質鍋爐和天然氣鍋爐;園區積極淘汰落后產能,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余熱回收利用、新能源公交車等節能減排項目,超額完成安徽省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園區重點企業100%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園區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實施率已達到100%,目前眾多企業正在進行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
園區內企業未使用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落后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未生產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產品。園區積極淘汰落后燃煤鍋爐,推廣使用生物質鍋爐和天然氣鍋爐;園區積極淘汰落后產能,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余熱回收利用、新能源公交車等節能減排項目。園區將工藝技術先進、市場前景廣闊、污染物排放少、資源利用率高、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列入優先準入項目,單位土地產出率低、工藝技術落后、能源消耗較高、污染物排放較大的項目一律禁止建設。
園區已建立專門的綠色園區建設發展領導小組,由管委會領導作為領導小組組長,下轄6個副組長和9個組員,組織、指導和推動經濟開發區綠色低碳發展工作。綠色園區建設發展領導小組的成立明確了該項工作的組織機構和工作重點,完善了工作機制,為各部門認真落實綠色園區發展工作方案奠定了基礎。
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打造綠色工業園區
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開發區,在安徽省政府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制度基礎條件下,積極貫徹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理念,形成了機械電子、醫藥食品、家紡服裝、包裝印刷、新能源、材料加工等支撐產業。 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2001年經安徽省政府批準設立,2013年經國務院批準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先后榮獲“省級印刷包裝產業園”、“安徽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環保裝備)”、“安徽省知識產權示范園區”、“省綠色發展試點示范(循環化改造園區)園區”、“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現代環保產業示范園區”等榮譽稱號。
連續多年獲安慶市人民政府園區發展綜合評價一等獎,被人民網等單位評為“中國最具特色產業開發區”。
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入園企業總數千余家,其中規上和四上企業169家,已形成機械電子、醫藥食品、家紡服裝、包裝印刷、新能源、材料加工等支撐產業。
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一個以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醫藥、機械電子、家紡服裝、包裝印刷五大主導產業為主的工業化園區。
(1) 大力推進節能環保產業布局。
園區充分利用周邊的機械、電氣行業為本區域節能環保產業配套,并帶動鄰近縣市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加強與周邊區域的產業分工協作,實現區域聯動循環發展。
(2)開展高耗能產業淘汰行動。
通過有序轉移不符合產業規劃及高能耗的項目,對能耗總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較嚴重、不符合園區產業規劃的企業逐步實施產業轉移和淘汰計劃。
(3) 加快高端智能制造業發展步伐。
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企業向國際同行業標桿看齊,推進低碳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
(4)加強園區內分布式光伏電站。
園區積極鼓勵企業利用建筑屋頂或空地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力替代電網用電。
重點企業中建材公司建設了3.50MW屋頂光伏電站工程,為園區節能減排。
(5)推進清潔生產審核。
園區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審核工作,企業積極開展,多數企業均已在2014年之前完成清潔生產審核驗收,2015-2017年間松泰包裝和金科藥品包裝兩家企業被列入清潔生產審核企業名單,上述企業也已經在2017年完成清潔生產審核驗收,園區清潔生產審核實施率達到100%。
(6)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
凱迪綠色能源等企業通過購入生物質燃料發電,中建材等企業使用太陽能,園區積極鼓勵企業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
(7)進一步發展低碳綠色產業鏈,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
根據園區主導產業鏈,建設顯著提升園區資源能源環境績效的補鏈項目,完善園區的公用基礎設施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護生態環境,以期用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獲得盡可能大的循環經濟效益。
?。ㄒ唬┥疃韧七M產業結構綠色低碳升級,著力布局節能環保產業
桐城經開區以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為宗旨,著力培育新興產業,積極引導新興產業向做大做強的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逐漸進入快速發展期。
通過出臺《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5)》,發揮園區發展環境優勢,促進園區產業布局的結構化綠色低碳。
盛運集團、中節節能環保、香楊新能源、馭風風電等企業涉及固廢焚燒、污水處理、廢棄物綜合利用再生、生物質燃料、風力發電設備、節能建材和合同能源管理等,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園區充分利用周邊的機械、電氣行業為本區域節能環保產業配套,并帶動鄰近縣市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加強與周邊區域的產業分工協作,實現區域聯動循環發展。
(二)政策助力,產業引導,加快高端智能制造業發展步伐
桐城經開區深入貫徹省、市黨代會精神,圍繞“五大發展行動”,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企業向國際同行業標桿看齊,推進低碳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
2016年,桐城市規劃占地2100畝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落戶桐城市經開區,重點圍繞智能制造成套裝備以及智能制造技術的推廣應用,開發機器人、智能穿戴、智能儀表等典型的智能裝備和部件等產業。
至此,形成了一批白兔湖動力、艾瑞德農業裝備等具有行業特色的智能制造產業,園區智能制造業發展優勢明顯。
(三)發展清潔能源,淘汰高耗能產業,雙向推動能源利用綠色低碳化
園區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優質清潔能源利用水平。
2017年,園區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分別為32%,清潔能源使用率分別為85%。
重點企業如凱迪綠色能源通過購入生物質燃料發電,安徽盛運集團采用固體廢棄物垃圾焚燒發電,中建材公司利用建筑屋頂或空地建設3.50MW分布式光伏電站,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力替代電網用電,推動能源利用低碳化。
園區穩步開展高耗能產業淘汰行動,通過有序轉移不符合產業規劃及高能耗的項目,對能耗總量大、能源利用效率低、污染較嚴重、不符合園區產業規劃的企業逐步實施產業轉移和淘汰計劃。
同時依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工作”和“燃煤鍋爐淘汰改造進度”等工作計劃,園區在2015至2017年度開展了轄區內新天地公司等17家企業的23臺工業燃煤鍋爐淘汰或改造項目,順利完成行動計劃預定目標。
(四)努力打造綠色低碳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
為實現園區的綠色、低碳發展,園區積極加大公交車輛中新能源汽車的占比,為開發區的綠色低碳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2015-2017年,途徑園區的五條公交線路分別為44臺、50臺和58臺公交車輛,其中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數量分別為32臺、36臺和44臺,新能源公交車占比為73%、72%和76%。
(五)持續提升綠色低碳管理水平,推廣創新化服務機制
為有效解決實體經濟綠色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持續優服務、穩增長、促轉型,努力營造有利于實體經濟綠色發展的良好環境,桐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響應安徽省委、省政府,桐城市委、市政府的號召,組織機關工作人員深入企業走訪座談,送新發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創新項目、送生產要素,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開展“四送一服”活動。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