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園區對現有產業不斷進行升級改造,逐步實現了綠色生產。指導湖南華電常德發電有限公司(電廠)在建設過程中就將脫硫脫硝方案進行設計變更,減排設施增加投資8億元,實現投產即“超低”排放的高起點建設,其屬于華中地區第一家實現超低排放的新建燃煤電廠;對造紙、化纖企業進行污水設施升級改造,實現超低排放和中水循環利用;完成電廠余熱利用改造,實現對周邊蒸汽消耗企業進行供汽,降低園區內能耗;建立生活垃圾發電廠,充分消納常德市區和園區內生活垃圾,常德中聯環保電力有限公司建設和運營的常德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位于我區德山鎮檀樹坪村,占地面積約80畝。一期建設兩臺400噸/天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爐,配2×12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總投資2.792億元,二期續建一臺600噸/天機械爐排垃圾焚燒爐,總投資2.02億元。目前日均焚燒處理垃圾量約586噸,日均發電量29萬kwh,上網電量24.43萬 kwh。另外,鼓勵企業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通過大力促進發展光伏發電、太陽能熱水以及生物質鍋爐的應用,優化區域能源結構。如下表所列,目前有五家企業,總裝機容量為53.39兆瓦,發電量為5237.7千瓦/時。
“十三五”期間,工業企業通過對設備升級更新、工藝升級及其他相關節能改造,有計劃或正在實施一系列節能技術改造項目,未發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較好的完成國家或地方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以降低了企業自身能源的消耗,預計達到節能15829噸標準煤/年。
園區重點企業按要求實施了清潔生產審核,部分非重點企業實施了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
常德經開區高耗能落后產能在2016年以前全部關停退出,包括湖南華耀漿紙有限公司和10家粘土磚廠。華耀漿紙2014年6月停產,現已按上級造紙企業退出的有關精神關停退出,10家粘土磚廠于2015年1月全部關停,燃煤鍋爐基本完成取締。
近年來,常德經開區“加大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力度,加快發展新型綠色產業,突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推進綠色制造示范試點和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發展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2019年,我區入選第四批綠色園區。金健米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鋰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德力元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獲批國家第三、四批綠色示范工廠,常德中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獲批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今年又有部分企業申報國家綠色工廠及綠色產品,促進我區綠色制造能力穩步提高。按要求設置履行綠色發展工作職責的專門機構。
加大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力度,加快發展新型綠色產業
近年來,常德經開區“加大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力度,加快發展新型綠色產業,突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推進綠色制造示范試點和重點項目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發展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常德經開區位于常德的老工業基地德山,與主城區隔江相望,1994年3月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0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并定名為“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
全區規劃面積70平方公里,下轄樟木橋街道、德山街道、石門橋鎮3個街道(鄉鎮),總人口15萬。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常德經開區緊緊圍繞“爭當區域性產業發展排頭兵、新時代園區轉型領跑者”的發展定位,先后被授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園區”、“湖南省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湖南省綜合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綜合服務平臺、國家級綠色園區、 “雙創”示范基地和軍民融合產業示范基地等稱號。
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分別為802億元;918億元;1173億元,年均增長14.5%;2020年,全區完成技工貿總收入1216億元; 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43億元,增長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3.7億元,同比增長11.6%;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82億元;工業稅收增長15%以上, 在商務部國家級經開區考核中排名首次進入前100位
?。ㄒ唬┖粚嵒A,提升日常管理水平。
有效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綠色、循環和低碳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
不發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態破壞事件,完成上級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環境質量達到環境功能區環境質量標準,園區內企業污染物達標排放,各類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均不超過省環保廳和常德市環保局下達的總量控制要求。
按照省生態環境廳和市環保局要求,園區重點企業100%實施清潔生產審核。
園區現有企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新引入企業不得使用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落后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不得生產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產品。
鼓勵企業建立或與第三方合作建立分布式光伏電站、太陽能路燈等。
(二)提高綠色能源利用率。
優化能源結構,提升清潔能源利用比例。
園區內,除燃煤電廠和垃圾焚燒發電站外,現有鍋爐全部改為天然氣鍋爐,不采用原煤等高污染燃料;進一步鼓勵企業利用屋頂、閑置空地建設太陽能光伏發電,使用可再生能源,適合建設光伏發電設施的工廠屋頂全部安裝光伏發電設施。
園區內新建道路優先考慮采用太陽能路燈。
有序推動集中供熱(汽)二期工程,充分利用電廠余熱,減少企業鍋爐燃料消耗量,有效降低園區能耗、減少煙氣的排放。
積極引導園區內企業使用電力叉車替代高污染的柴油叉車。
(三)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高耗水行業企業入園前實現節水論證,鼓勵企業采用節水技術設備和中水回用措施,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鼓勵高附加值產業落戶,引導現有企業進行產業升級,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
鼓勵對園區內廢金屬、塑料、粉煤灰、廢礦物油、污泥等資源回收利用,配套建設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生產環保磚,鼓勵機械等行業企業進行再制造;做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監管和服務,園區內生活垃圾均得到及時有效消解利用。
探索市政污水廠出水作為景觀補水使用,提升中水回用率。
(四)完善和優化基礎設施建設。
污水廠、站提質改造,提升市政污水廠、恒安紙業等污水站出水水質標準,有效減少外排COD和NH3-N。
新建公共建筑均按綠色建筑或節能建筑設計,鼓勵企業在新建工業建筑時采用綠色建筑或節能建筑設計。
園區內新改公交車均采用節能與新能源公交車,進一步優化公交站點布局,加密公交線路,提升園區公交出行比例。
(五)引導和培育綠色產業。
積極引導和培育高新技術產業、綠色產業和高附加值工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在項目用地、稅收等方面予以支持。
進一步擴大有機綠色食品、智能機械制造和再制造及固廢資源、余熱資源和中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產業占比。
(六)優化綠色生態環境。
通過集中供汽、污水站廠的提質改造和中水回用等節水措施,以及鍋爐低氮燃燒工藝改進,有效降低園區內COD、NH3-N、SO2和NOx排放,降低園區總能耗和碳排放量。
通過粉煤灰利用等項目建設運行,進一步就地消解園區內固廢。
進一步提升園區內綠化覆蓋率: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規劃,因地制宜進行綠化,新建道路配套綠化工程與道路同步竣工投用,拆遷和施工裸露超六個月地面全部撒草籽進行臨時綠化。
(七)強化綠色運行管理。
提升綠色發展管理和服務水平,完善綠色園區相關規劃和制度,進一步完善綠色園區專項規劃,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和各企業進行綠色發展相關培訓。
完善綠色園區信息平臺建設,利用園區網站、工作聯系微信群和QQ群等資源,不定期發布綠色制造相關新聞、政策和典型案例等。
對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16〕586號)、《綠色園區評價要求》要求在能源利用綠色化、資源利用綠色化、基礎設施、產業綠色、生態環境綠色和運行管理綠色等方面進行提升,實現園區的整體綠色發展,最終滿足綠色園區要求,并起到綠色發展示范作用
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