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declaration & Declarations
Working group & Expert column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經開區)自建設開始就以循環經濟理念和生態工業原理為指導,大力推行企業清潔生產,構建基于市場機制的區域工業共生體系,實現區域層次的資源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排放,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提高經濟增長水平。經開區于2006年10月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8年成立清潔生產領導小組推進區內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制定了《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十二五循環經濟規劃(2011-2015)》,制定了《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清潔生產扶持實施辦法》,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清潔生產審核制度,按年度制定經開區清潔生產實施方案,根據企業生產特點、管理水平、污染物排放現狀等要素,分階段、有計劃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工作。2015年7月,國家環境保護部、商務部、科學技術部三部委同意經開區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
經開區始終堅持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綠色低碳的集約型發展思路,堅決禁止高消耗低產出的項目進區落地,大力推進清潔生產,鼓勵支持企業實施精細化的能耗管理,建立重點耗能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在保持園區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園區單位能耗不斷降低,完成國家或地方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
截至2018年,經開區內納入“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機制四家重點企業已完成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重點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率達100%。為進一步節約資源和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經開區積極鼓勵企業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按年度制定經開區清潔生產實施方案,根據企業生產特點、管理水平、污染物排放現狀等要素,分階段、有計劃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截至2018年底,經開區共有178家企業開展了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其中123家企業完成審核評估,122家企業通過了審核驗收。
經開區一方面嚴把建設項目環保準入關,按照符合規劃、產業政策、清潔生產、以新帶老、達標排放、總量控制、不改變當地環境功能的七項原則。對不符合環保法律的建設項目設置了“防火墻”,規范執行“四個不批”和“三個嚴格”的規定。園區企業沒有使用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落后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沒有生產國家列入淘汰目錄的產品。
經開區為加快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引領工業綠色發展,在經發局成立綠色發展專項小組,履行綠色發展工作職責,統籌綠色園區發展專項工作,推廣宣傳綠色發展理念。
集技術創新及開發、構建綠色示范園區、智慧園區。
云南省唯一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綜合保稅區、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國家綠色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和智慧園區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產業園區。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1992年5月成立,2000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5年獲批建設昆明出口加工區,2006年全面開始以出口加工區、光電子產業基地、信息產業基地為代表的新區建設,2008年整體托管阿拉和洛羊兩個街道,推行實體化管理。
現法定管轄地域面積156.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34.5平方公里。
經過26年的快速發展,2013年邁入中國千億元園區行列,2016年在219家國家級開發區排名第40位,2019年全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68億元。
目前,全區注冊企業2.3萬余家,其中引入外資企業212家,世界500強分支機構和企業43家。
力爭到2020年,全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000億元,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綠色發展等主要指標達到中國先進開發區水平,步入中國“一流園區”行列,建設成為昆明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區。
一、明確發展目標。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以及“跨越發展”的總要求,科學認識區情特點,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牢牢抓住和用好戰略機遇期,著重強化事關昆明經開區“十三五”期間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明確指導思想,理清發展思路,闡明目標任務,確定工作重點,落實職能職責,引導全區努力實現建設集綠色示范園區、智慧園區于一體的一流園區的發展目標。
二、綠色發展原則。
大力推進生態示范園區建設,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著力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努力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促進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轉變,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
?。?)“昆明嘉和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由南方電網投資建設。
設計年均發電量為125.11萬kWh,年均發電利用小時數1273小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62.36噸,減少煙塵排放量約7.01噸,減少二氧化碳約1213.07噸、二氧化硫約133.10噸、氮氧化合物32.23噸;(2)云南昆明國家糧食儲備中轉庫3兆瓦光伏發電項目,屋頂面積為3萬平方,使用270W的多晶硅組件10487塊,總容量為3兆瓦,總投資為2400萬,年均發電量360萬千瓦時。
為云南省“綠色能源利用”起到了引領和示范作用。
四、污水處理廠建設。
目前共建有2座水質凈化廠,為倪家營水質凈化廠和普照水質凈化廠,污水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出水水質均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尾水分別排入馬料河及寶象河作為生態濕地景觀補水。
五、再生水利用。
根據不同企業、不同用途對水質的不同需求,建立了“集中處理、分質供水”的供水模式,實現水資源優質優用、低質低用和梯級利用。
目前區內建成倪家營2座再生水處理處置廠,配套再生水管網已建設完成150公里。
六、垃圾處理。
昆明經開區對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有效處理,區內建有1座集中式餐廚垃圾處理設施、1座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
其中,昆明餐廚廢棄物處理設施于2016年10月建成,餐廚廢棄物處理能力為200噸/日,為昆明市城市餐廚廢棄物處理示范項目,是全國第一批十六個城市餐廚廢棄物處理示范項目之一,該項目可將區內乃至昆明市餐飲企業產生的餐廚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生產生物柴油供應市場,從而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2005年5月建成垃圾焚燒廠,設計處理能力1600噸/日,通過將部分生活垃圾用于火力發電,并上網外供,實現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六、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想新論斷為經開區堅持綠色發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優美環境,建設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歷史機遇。
七、低碳發展。
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成為人類共同的目標,昆明經開區應以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為導向,實施優化產業結構、構建低碳能源體系、發展綠色建筑和低碳交通,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建設,增強碳匯能力,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結合,形成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示范園區。
一、綠色園區建設
2016年至2018年三年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66億元,工業總產值1445億元,經開區于2006年獲得了ISO9001、ISO14000質量、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18年8月通過了第4次換證復審。
截止2018年,29家企業通過了并獲取ISO9001、ISO14001、GB/T28001認證證書,其中有70多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強化清潔生產,全區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率100%,累計140戶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
二、建設成果
(1)水資源利用及水污染排放控制
在高耗水企業中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建設中水回用設施,依靠科技創新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
2018年,全區工業新鮮水耗415.97萬噸,比2014年減少10.19%;工業重復用水量達到1673.52萬噸,比2014年增長19.84%。
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0.09%。
實施污水集中處理,完成了2座水質凈化廠配套再生水管網建設工程,有效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大氣污染防治
2018年,全區SO2排放總量為164.97噸,單位工業增加值SO2排放量為0.11 kg/萬元;氮氧化物排放量為237.51t。
2018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58天,空氣質量優良率98.35%。
(3)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轄區企業規范處置產生的工業固體廢物,實現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2018年,全區的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為54840.66噸,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為93.8%,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率達到100%。
區內生活垃圾用于火力發電,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
(4)節能低碳
鼓勵重點耗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實施企業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在保持園區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園區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不斷降低。
三、綠色產業經濟及生態鏈建設
(1)產業機構轉型升級
緊跟國家和省市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步伐,經開區明確了以工業為主導、二三產業互促共進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
截止2018年6月,高端裝備制造業累計實現產值295.05億元;現代生物醫藥產業累計實現產值114.09億元;特色新材料產業累計實現產值58.14億元;優勢電子信息產業累計實現產值47.32億元;食品飲料業累計實現產值87億元;煙草加工及配套業累計實現產值150.78億元;特色文化創意產業累計實現產值61.19億元;現代物流業累計實現產值266.75億元;重點商貿服務業累計實現產值1074.3億元。
(2)構建生態產業鏈
強化主導行業生態化建設,實施了一批循環經濟生態示范項目,構建了水資源、建筑垃圾、工業固廢、生活垃圾、餐廚垃圾等循環利用5大類18條生態工業鏈。
四、生態環境建設
2018年,完成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數字化現狀圖等規劃編制工作。
完成果林湖公園一期、大沖廣場公園、春漫公園、云桂鐵路、滬昆客專沿線綠化等公園、綠地項目建設,建成區新增綠地29.3公頃,種植喬木19800株,建成區綠地率36.9%,綠化覆蓋率40.8%。
五、運行管理及監督
嚴把建設項目環保、節能審查準入關,按照園區規劃、產業政策、清潔生產、以新帶老、達標排放、總量控制、不改變當地環境功能的七項原則。
規范執行“四個不批”和“三個嚴格”的規定,推行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嚴格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竣工驗收和排污許可證制度,嚴格執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能源雙控要求。
無